热门搜索:
热门搜索:
四轴转台的校对需严格遵循“**基础固定→基准设定→精度校准→误差修正**”的逻辑,6大核心步骤可确保其旋转精度、平行度与机床坐标轴匹配,最终满足加工精度要求。
1. 前期准备:清理与固定,确保安装基础稳定
正式校对前需排除外部干扰,为后续精度校准奠定基础。
清理接触面:用酒精或抹布擦拭机床工作台面与转台底面,去除铁屑、油污、灰尘等异物,避免因杂质导致转台安装倾斜。
固定转台:将转台放置在工作台指定位置,用T型螺栓初步固定(暂不拧紧),预留微调空间;若转台带定位销,需确保定位销与工作台定位孔精准配合。
2. 第一步:基础调平,校正转台台面水平度
通过调平确保转台台面与机床工作台面平行,避免初始倾斜影响后续精度。
工具:水平仪(精度≥0.02mm/m)、塞尺。
操作:将水平仪分别沿转台台面的X向、Y向放置(各放置2-3个测点),观察水平仪气泡位置;若气泡偏移,通过调整转台底部的调节螺栓或垫塞尺,使X向、Y向的水平误差均控制在0.02mm/m以内,最后拧紧固定螺栓。
3. 第二步:设定机械零点,确立旋转基准
机械零点是转台角度定位的基准,需精准校准。
工具:百分表(或千分表)、磁力表座、标准方尺。
操作:将磁力表座固定在机床主轴或工作台上,百分表测头垂直压在转台卡盘(或台面)的基准面上(如卡盘外圆、台面定位块);手动转动转台(A轴或C轴),观察百分表指针变化,当指针指向最小值(或指定基准值)时,停止转动,将当前位置设为转台的机械零点,并通过机床系统保存参数。
4. 第三步:校准台面跳动,确保旋转平面精度
检测转台旋转时台面的径向与端面跳动,避免旋转过程中出现“晃动”。
工具:千分表、磁力表座。
操作:
1. 径向跳动校准:将千分表测头垂直压在转台卡盘的外圆面上(靠近边缘位置),手动匀速转动转台一周,记录千分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,差值即为径向跳动误差,需控制在0.005-0.01mm以内(根据加工精度要求调整)。
2. 端面跳动校准:将千分表测头垂直压在转台卡盘的端面上(远离中心位置),同样转动转台一周,记录端面跳动误差,需控制在0.005mm以内;若误差超标,需检查卡盘是否松动,或联系厂家调整转台内部轴承。
5. 第四步:校正旋转轴垂直度,匹配机床坐标系
确保转台旋转轴(如A轴)与机床主轴(或Z轴)垂直,避免加工时出现角度偏差。
工具:直角尺(精度≥0.005mm)、千分表、磁力表座。
操作:将直角尺的一个直角面紧贴转台台面(确保贴合无间隙),另一个直角面朝向机床主轴方向;将千分表测头垂直压在直角尺的垂直面,沿转台旋转轴方向(如A轴旋转90°前后)移动测头,记录千分表读数变化,误差需控制在0.01mm以内;若误差超标,通过机床系统的“垂直度补偿”参数进行修正。
6. 第五步:校准与机床坐标轴平行度,保证联动精度
确保转台运动方向与机床X/Y轴平行,避免多轴联动加工时出现轨迹偏差。
工具:标准棒(精度≥0.003mm)、千分表、磁力表座。
操作:将标准棒通过三爪卡盘同轴固定在转台上(确保标准棒与转台旋转轴同心);将千分表固定在机床主轴上,测头分别压在标准棒的“上母线”(对应Y轴方向)和“侧母线”(对应X轴方向);
1. 沿X轴移动机床,观察千分表读数变化,调整转台位置,使读数误差≤0.01mm,确保转台与X轴平行;
2. 沿Y轴移动机床,重复上述操作,使读数误差≤0.01mm,确保转台与Y轴平行。
7. 第六步:试切验证,确认校对效果
通过实际加工测试,验证校对后的精度是否满足生产需求。
操作:在转台上装夹一块试切材料(如铝合金),编写简单的四轴加工程序(如铣削一个正多边形、斜面);加工完成后,用卡尺、千分尺或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工件尺寸与角度精度,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(如±0.01mm),则校对完成;若误差超标,需返回前序步骤重新检查校准。